电导池式测量法 电导率 测量原理:功能与类型
测量电池由两个电极组成,将交流电压加在该两电极上,介质与电极直接接触。所加电压产生的电流的大小与介质的电阻有关(欧姆定律)。测量装置的几何参数(面积S和距离d)与常数K之间的关系为:K = d/S。
根据已知的电池常数K和测得的电流值即可计算出溶液的
电导率。
为了扩大
电导率的测量范围,采用不同电池常数的测量电极。
电导率越小,则所选电极的电池常数K也越小(见6.4.2)。
通过选择电池常数,电导法可测量超纯水至浓缩液的
电导率。内置的PT 1000型温度
传感器用于温度补偿。如果要测量会结垢的介质,则必须对电极进行定期清洗,否则将影响测量。
K = 0.1 and
K = 1.0
K = 10
K = 0.01
感应式测量法
感应式
电导率电池包括两个
线圈(初级
线圈和次级
线圈)。该两个
线圈位于探头内,探头的末端有一个圆孔。液体围绕着探头并充满着圆孔。将正弦交流电压加到初级
线圈上,于是在液体中就产生一个与液体
电导率成正比的电流。该电流又在次级
线圈上产生一个电压,通过测量该电压和已知的电极常数,即可计算出
电导率。内置的温度
传感器用于温度补偿。
由于感应式
电导率电池与介质隔离,所以感应式测量法可用于污染比较严重的介质或腐蚀性介质,但是必须保证探头外壳具有相应的化学阻抗。由于该测量电极的测量范围较宽,因此不需要不同电池常数的电极。但是,由于低于一定的
电导率时无测量信号,因此感应式
电导率仪不能测量很纯的介质。